393万房产遭200万强行“贱卖”,执行、判决被指背弃公正

2025-09-18 13:18:54  来源:百姓
分享到:
        —江苏高院受理潘冬美夫妇再审申请引发关注

        2025年8月25日,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立案,正式受理潘冬美、陈国平夫妇的再审申请。这对常年靠外出打工谋生的夫妻,用半生积蓄全款393万血汗钱购买的商铺,竟在未获任何告知的情况下被法院强制执行并低价拍卖,最终仅判得200万元赔偿。这一切,发生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当下,发生在一家本应捍卫公平正义的人民法院。
      一、程序严重违法:从“超范围查封”到“低价评估、恶意拍卖”,司法执行岂能沦为资本与权力的游戏?
        潘冬美夫妇于2013年全款购得启东市盈港市场商铺,并长期实际占有、使用和出租。然而,因开发商债务纠纷,南通中院在执行过程中严重背离程序正义,未依法启动“执转破”程序,反而创造性地采取整体拍卖方式处置开发商剩余财产,明显损害众多购房人合法权益。
        评估不公与拍卖猫腻
        宏锦公司以2.3亿元取得的四幅土地、已建成的21套商铺及数万平米住宅(已封顶),被评估为1.9亿元。在两次流拍后,市场价值约6亿元的资产以1.3亿元的所谓“保底价”成交。这种涉嫌“左手倒右手”的司法拍卖,不仅造成国家税收巨额损失,且直接侵害了购房群众的财产权。
        漠视异议,剥夺救济
        整体拍卖公告发布后,46户购房人多次向南通中院执行局提出抗议、异议和信访,部分人还以书面形式寄送材料至法院院长、执行局长及纪委。然而直至拍卖成交,都未有法官依法接待、也未释明执行异议权利与程序。拍卖结束后,法院才形式性受理部分异议,却以“超过法定期限”为由驳回——这不是依法办案,而是对程序的公然戏弄。
        暴力清场与财产毁损
        拍卖结束后,所谓“竞买人”为推进楼盘开发、牟取巨额利益,要求法院交付土地并拆除房屋。南通中院执行局迅速动用强制措施清退已入住的购房人,对抵制者实施司法拘留,“杀鸡儆猴”。在被拘留期间,竞买人在执行法官的“协助”下,将数万平米房屋迅速拆除殆尽——这不再是司法执行,更像是一场有组织的财产掠夺。
        以执代破,架空法定清偿顺序
        法院明知存在大量购房消费者,却拒不启动破产程序,反而以执行程序替代破产清算,架空法律规定的清偿顺序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,消费型购房人权利应优先于抵押权和普通债权。但南通中院不仅未依法保障潘冬美等全款购房人的优先受偿权,甚至在他们已取得返还购房款判决、申请参与分配时,提出荒谬要求:必须抵押自家房产,才可领取本应属于他们的40%案款!
        这绝非补偿,而是威逼,是对受害群众的二次伤害,是以司法之名行侵权之实。

        二、审判偏离公正:从依法支持到“怕闹事不敢判”,法官职业伦理何在?
        更令人寒心的是诉讼过程中的司法倒退。一审法院曾支持潘冬美夫妇诉请,判令竞买人及后续开发商赔偿全部损失。但该案经南通中院发回重审后,结果发生彻底逆转:重审及终审均以“合同无效”为由,仅“酌定”赔偿200万元。
        案件背后的司法扭曲
        开发商宏锦公司具备办理预售许可条件却故意规避监管、未办许可,存在明显过错。法院本应认定开发商恶意违约、购房人属善意一方,却机械适用旧法认定合同无效,导致无辜百姓代奸商承担责任。
        法官,应是法律的守护人,是社会公平的最后防线,判决不公,不仅反映其职业伦理的失守,更亵渎了司法公信力。当判决被案外因素裹挟,当公正向“维稳逻辑”低头,司法权威将何在?
        三、法律适用存重大谬误:案由错定、逻辑悖离程序正义
        潘冬美所提起的诉讼,核心并非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,也非执行异议之诉,而是基于竞买人作出的赔偿承诺,请求法院确认该担保效力并判令履行。因此,本案正确案由应为确认担保合同效力之诉。
        然而,原审法院在当事人未变更诉讼请求的情况下,擅自将案由更改为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,明显违背“不告不理”的民事诉讼基本原则。更荒谬的是,法院一方面认定“合同无效”,另一方面却拒绝追究开发商过错,裁判逻辑自相矛盾,涉嫌滥用司法权。
        四、正义能否回归?江苏高院面临司法公信的大考
        潘冬美夫妇在再审申请中严正指出:
        法院未认定其作为消费型购房人享有的优先受偿权;
        合同效力认定错误,法律适用存在严重偏差;
        执行程序多项违法,未保障其异议权、知情权与受偿权;
        擅自变更案由,剥夺当事人基于担保合同的实体权利。
        我们恳请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:
        依法撤销原判,全额支持潘冬美夫妇393万元购房款及利息损失;
        对南通中院在执行与审判中的程序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审查;
        纠正错误案由认定,依法确认竞买人担保承诺的法律效力;
        对涉事法官可能的渎职行为启动纪律审查。
        司法,不应成为权力任性的工具,更不应奉行“谁会闹谁得益”的庸俗逻辑。法官的使命,是坚守法律、明辨是非、扪心无愧。
        我们期待:
        江苏高院在此次再审中,能够坚守法治底线,不让百姓流汗再流泪;
        法官能够排除案外干扰,只看事实、只认法律、只问良知。
        这不仅是一起个案的再审,更是一场关乎司法公信力的保卫战。
        正义或许会迟到,但不应缺席,更不能被“怕闹事”的逻辑所绑架!

        本网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作者或当事人或单位核实,提醒读者谨慎甄别。本文立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观点,仅作为呼吁、支持公平正义予以持续关注。
(责编:yxchen2)